浅析肝病与胆病的证治异同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肝病,是指肝胆的生理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切病证的总称。胆病,是指胆的生理功能失调引起的一切病证的总称。因社会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的改变,肝病和胆病的发病率增高。西医学病
肝病,是指肝胆的生理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切病证的总称。胆病,是指胆的生理功能失调引起的一切病证的总称。因社会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的改变,肝病和胆病的发病率增高。西医学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属肝病的范畴,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都属胆病的范畴。“肝合胆”,两者互为表里,常以“肝胆”、“肝胆病”并称,肝胆在生理和病理相互联系,在发病时可以相互影响并可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乃至有相似的治疗方法。但不可因肝胆两者的密切联系而混淆肝病与胆病的治疗,治肝治胆断然不可混谈。
1 肝与胆的解剖与生理简述
《难经·第四十二难》记载:“肝重二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株,盛精汁三合……”。两者位置相近,胆位于肝叶之间,胆并受肝之余气而盛精汁。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为相互络属的表里经,病理生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1]。肝属五脏之一,“藏精气而不泻”。肝应春气,肝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肝主疏泄,调整全身的气机,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疏泄,并调畅情志;肝主藏血[2]。
胆属六腑之一,奇恒之腑之一,“藏而不泻”。胆亦应春气,胆为清净之腑。胆中内寄相火,《血证论》云:“胆中相火若不亢烈,则为清阳之木气,上升于胃,胃土得其疏达,故水谷化”[3]。胆属少阳为一阳,居半表半里,与肝共为三焦气机之枢。
2 肝病与胆病的证之异同
肝和胆发生异常,都可表现为胸胁少腹胀满疼痛,口苦,黄疸,吐酸呕苦,耳聋目眩,脉弦等。肝属脏主里,病无表证皆属于里,肝的失常可引起多个脏腑发生疾病,如脾胃病,耳病,目疾,月经病,情志病等。肝的发病常与风有关,风有内风与外风之分,外风常引动肝之内风;七情也是肝病常见的病因,各种情志可使全身气机紊乱,而伤肝;尤其怒伤肝,怒则气上,可使肝气逆乱。肝病常见肝气郁滞,肝气横逆,肝火上炎,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肝阴虚,肝血虚,寒凝肝脉,肝胆湿热等证。肝病有寒热虚实转化,又可影响左右上下,“克土”“刑金”“冲心”“耗肾”,可引起全身性的表现,病入肝则病已入脏,治脏者,“半死半生”也。
胆属腑,居人身之半表半里,其病有半表半里证,与肝的功能失常相比,胆的功能失常的影响相对局限,但也可以通过与肝的联系,而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常和全身的表现。胆易受外邪侵袭,以风、湿、热、火邪为多,或太阳经病阳明经病传变,或内生之湿热熏蒸,而出现表里寒热虚实等证,如少阳证、肝郁痰扰、湿热蕴结胆腑等证。肝为清净之腑,恶湿热等浊气,若感此邪常使胆汁疏泄失常,而为口苦,为黄疸;胆病常影响脾胃升降而使胸胁痞满,呕吐,默默不欲食;胆内寄相火,受邪常化热,或胆病及肝,引动肝风,或肝阳上亢。《素问》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医学入门》云:“心与胆通”,胆病可使情志发生疾病,歇斯底里状,如《灵枢》记载:“胆病者,善太息,心中澹澹然,恐人将捕之,中吤吤然数唾”。
3 肝病与胆病的治之异同
治肝病与治胆病,应慎用汗吐下三法。肝病属里,不在表,汗之不及,徒伤阴津;肝气主升主动,吐之,引肝气上逆而扰乱气机,使病更甚;肝病非阳明里实,攻下徒伤中气。胆居半表半里,少阳主升,同肝病慎用汗吐下之理,亦应慎用汗吐下。但肝病或胆病中见证有兼夹者,可兼用或汗或吐或下治之。
肝气失常,有疏泄不及与横逆太过。理肝气,有散有敛,且需顾护肝阴,如叶天士云:“考内经治肝,不外辛以理用,酸以治体,甘以缓急”。理肝气,宜疏肝理气,常用具有辛散香窜之性的药物,如柴胡、青皮、香附、川楝子等。疏肝理气药香燥耗散,有伤肝阴之嫌,常配伍酸甘敛阴之品,代表方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肝藏血,其血络丰富,瘀阻肝络,加通血络药物,如桃仁、红花、郁金、三七等药,避免“疏肝不应”。胆气,有胆气郁滞与胆气冲逆,但常较肝气病局限或影响较小,盖以肝为刚脏。胆为少阳居半表半里,最宜“和”法,疏解少阳。论病位,胆比肝浅。故理胆气,药物不如理肝气者疏泄之性大,重在“和”,用药如柴胡、青蒿、黄芩,代表方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
肝病与胆病也常表现为肝火与胆火。肝火有实火与虚火,胆火则常表现为实火。肝之实火或由肝气郁久化火,或由肝阳亢甚火逆。治肝之实火,宜清肝泻火,选用苦寒甘寒入肝之药物,如龙胆草、山栀、青黛、夏枯草、牛黄、茵陈等。肝火易灼伤肝阴,应配伍滋肝阴药如生地、白芍、女贞子等使用,代表方如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若肝火“克土”“刑金”“冲心”“耗肾”,则应配合实脾或清金养肺,或泻心火,或滋肾阴治之。肝虚火常由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或肝阳久亢伤阴而成,治虚火,当滋水涵木,选用龟板,鳖甲、生熟地、枸杞子等,代表方如一贯煎、镇肝熄风汤。胆内寄相火,受邪易化火,清胆火,用药和清肝泻火药相似,选用龙胆草、山栀、青黛、夏枯草、牛黄、茵陈等药。而胆火,易夹湿或夹痰,故清胆火常与祛湿药或化痰药同用,代表方如黄连温胆汤、蒿芩清胆汤。
文章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 网址: http://www.lcgdbzz.cn/qikandaodu/2021/0507/444.html
上一篇:国医大师治胆病验方精选
下一篇:朱建华重舌象辨治胆病验案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