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谱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肝脏是肿瘤的好发器官之一,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重叠,有时难以鉴别。能谱CT把能量分辨率和化学分辨率概念引入CT成像领域[1],采用宝石探测器实现双能量瞬时切换,通过对肝脏病灶
肝脏是肿瘤的好发器官之一,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重叠,有时难以鉴别。能谱CT把能量分辨率和化学分辨率概念引入CT成像领域[1],采用宝石探测器实现双能量瞬时切换,通过对肝脏病灶能谱曲线的综合分析,在优化图像质量、对比噪声比、进行物质定性定量分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对能谱CT的特征技术在肝脏、胆囊病灶成像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能谱CT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 1.1 单能量成像 单能量成像是指处于某一能量水平的X线穿过物质后发生衰减所产生的图像[2]。当处于某一能量水平时,病灶与背景之间的衰减差异最大,此能量水平就是该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值,图像噪声比最小,病变显示最清晰——单能量图像和最佳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鲁法美等[3]研究表明门静脉期肝癌在70 keV具有最佳的CNR,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在40 keV下具有最佳的CNR。最佳单能量图像可显著地提高肝结节和肝实质的对比度[4]。Graser等[5]通过演算单能量图像,发现能谱CT可显著提高肝脏病灶的CNR。单能量图像在提高肝脏病灶(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对比噪声比的同时降低图像噪声,显著改善图像质量[6]。 同时能谱CT血管成像对于提高血管分支的显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单能量图像的选择,可有效提高血管及其分支的显示,从而提高CT血管成像的质量,利用血管最佳CNR选择门静脉系统血管最佳单能量图像,提高血管分辨率。Zhao等[7]研究显示肝前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在51 keV的图像质量较70 keV及混合能量下的图像质量分别提高约60%~70%、120%~150%。肝后型门静脉高压布加综合征的患者选择50 keV+70 keV融合图像质量可获得最好的布加综合征的静脉图像[8]。吕培杰[9]研究结果显示肝癌最佳CNR为70 keV,此时图像最清晰。单能量图像不但对提高门静脉血管分支显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高肝胆细小动脉的图像质量也有帮助,利用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能谱CT平均最佳值(60.) keV,可提供良好的胆囊动脉的图像质量[10]。 1.2 能谱曲线 能谱CT成像可以获得肝脏等组织器官、病灶特征和规律的能谱曲线,能谱曲线代表了感兴趣区在不同keV下CT值的变化规律,不同组织或病灶的能谱曲线存在较明显差异[11]。研究[1]发现不同来源的病灶之间能谱曲线也不尽相同,通过测量感兴趣区能谱曲线,可对病变性质、同源性甚至病理分型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提高诊断能力。能谱曲线可用于鉴别肝脏多种疾病,肝癌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特异性明显[3]。利用门静脉和脾脏能谱曲线斜率可进行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选择合适的诊断阈值,使能谱曲线斜率区分Child-Pugh分级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达到60.0%以上[12]。肝血管瘤与肝转移瘤病灶的动脉期能谱曲线变化趋势有明显区别[13]。能谱曲线可用于传统CT不易诊断的非典型肝脓肿,其能谱曲线斜率低于正常肝实质,肝脓肿中心部分曲线近乎直线[14]。能谱曲线在胆囊疾病中也有一定价值,应用能谱曲线斜率可发现阴性的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15],利用能谱曲线可以对血管壁非钙化性斑块的性质进行分析,对目标血管管壁的非钙化性斑块中的脂质成分、纤维成分及血栓样组织利用能谱曲线的特征表现进行分析[16]。上述研究提示能谱CT可用于鉴别不同肝占位性病变,为肝包虫、肝囊肿、肝转移瘤的诊断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精确、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3 物质分离与定量 由于水在人体组织内广泛存在,钙在骨骼中含量较高,碘是最常用的造影剂,因此水、碘、钙是能谱CT成像中常用的基物质,也常用这些物质分离技术诊断肝脏病变。在常规CT扫描中,病灶区的碘含量反映其供血情况,碘含量越高,表明供血越丰富。能谱CT可依据碘含量测定对肝癌病灶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栓塞部位进行定量评估,更好地判断病灶区域是否存在强化[17]。Brown等[18]研究指出,结合碘浓度定量分析、碘基图像变化,可提高肝内占位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并可帮助及早发现富血供病变。Apfaltrer等[19]发现碘物质与肝转移性胃癌有密切相关性,利用物质定量技术可鉴别诊断转移性肝癌。同时碘基图的应用可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癌[20]。肝硬化Child-Pugh C级门静脉期的碘物质浓度较正常肝脏明显升高[21]。此外能谱还可定量分析肝脂肪含量和脂肪浸润,对肝脂肪含量进行量化评估[22]。在胆囊结石方面,Chen等[23]研究发现能谱40 keV图、钙基图和脂质图较传统的复合能量图像可提高胆囊结石的检出率,表明能谱物质分离与定量技术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具有价值。 物质分离与定量技术在门静脉血管中亦有应用,Kaza等[24]发现,碘基图可用于鉴别门静脉内癌栓与单纯血栓,这与Ascenti等[25]的研究结果一致,为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门静脉灌注能谱测量动脉碘浓度可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26]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风险[27-28]。Wu等[29]对65例患者血红蛋白与能谱CT值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CT值和血红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为CT值=13.015+0.245×血红蛋白含量。能谱CT在物质分离与定量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病灶中碘物质的分离和其浓度的测定,随着研究的深入,肝脏病灶中钙、铁含量的测定也变成可能,根据其在组织中的含量来判断病变程度。例如肝包虫周围纤维性囊壁钙盐沉积量与纤维囊壁形成进程有关[30],由此可比较肝病患者的肝损伤程度并探讨预后。 1.4 有效原子序数 有效原子序数是能谱成像中对无机物精确分析的重要方法,能够直接反映感兴趣区域内部无机物的有效原子序数,进而对感兴趣区内的物质进行定性[31]。Sun等[32]采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测定大鼠脂肪肝的脂肪含量,发现能谱CT 40 keV能量下CT值、有效原子序数中脂肪含量与病理学大鼠肝脏脂肪含量均有很强的相关性,其中脂肪含量与病理学肝脂肪含量相关性最大,准确度最高。利用有效原子序数,对来源不同的肿瘤进行分析可发现,小细胞肺癌转移淋巴结、肺腺癌转移淋巴结分别与胃癌-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有效原子序数存在差异[33]。动脉期的肝癌及肝癌肝内转移灶与肝转移瘤,在标化后的有效原子序数存在差异,有突出的诊断价值[34]。黄科峰等[35]研究表明能谱CT测定结石的平均有效原子序数可以较为准确的判定结石的化学成分,相比物质分离定量分析方法对结石的判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对胆囊结石或胆固醇型息肉行能谱CT物质成份分析,可进一步探明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36]。 2 能谱CT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优势 2.1 早期诊断肝脏微小病变 肝脏微小病变常常在传统CT图像下无法识别,传统CT依靠灰度改变发现病变,增强扫描时,在背景CT值及部分容积效应等影响下,轻微碘剂分布引起的灰度改变有时并不能被分辨出来[2],较小的病灶通过CT值判断常误差较大,容易出现误判误诊,通过利用能谱参数可提高肝脏微小病变的检出率。不同病灶在图像背景噪声不变的情况下存在最佳CNR,由此可得出最佳单能量图像,从中可清晰分辨肝脏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的差异,改善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提高检出率,有效避免了造影剂硬化伪影和容积效应造成的小肝癌漏诊和误诊。第3代能谱CT的肝脏虚拟平扫图像可提高小肝病灶(≤1 cm)检出率[37]。低keV图像有利于提高肝脏病灶的检出率,对局部小病灶的检出更为敏感[38]。吕培杰[9]研究结果表明碘定量分析鉴别肝脏小血管瘤和小肝癌较常规C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单能量成像及基物质图像对富血供的小肝癌有放大、突显作用,避免了部分肝硬化背景的影响[39]。此外,肝转移瘤与肝囊肿的典型CT表现较大时鉴别诊断并不困难,但在一些肝脏微小转移瘤增强扫描中的强化并不明显,难以与小囊肿区分。而肝脏微小转移瘤与肝脏小囊肿具有不同的能谱曲线及能谱特征性物质含量[40],加之通过绘制肿瘤病灶的能量衰减曲线、散点图和直方图诊断病灶的成分和密度等,从而早期发现肝脏的微小病变。 2.2 鉴别病灶的来源及分期 肝癌早期病变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均属于富血供病变,在传统CT下很难准确区分,CT能谱成像分析对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检出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动脉期的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碘浓度比值鉴别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均为100%,能提高检出效能和诊断准确性[41]。应用能谱成像所获得的能谱曲线斜率、碘含量等多项参数对肝细胞癌病灶进行定量分析,为肿瘤组织病理分化程度的诊断提供依据,并可为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42]。刘常绪等[43]研究发现肝癌患者(肝细胞癌20例、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14例)在55 keV下肝细胞癌的碘含量、能谱曲线斜率、标准化后碘含量与胆管细胞癌均存在差异。通过结直肠转移瘤碘的定量分析对比,可突出转移性肝肿瘤强化特征,有利于转移性病灶和原发性肝癌的鉴别[44]。单能量成像与碘浓度的定量分析在鉴别肝细胞癌与肝血管肌脂肪瘤这2种不同来源的肿瘤时意义最大,术后证实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符[45]。李婷婷等[46]研究发现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在平扫40 keV下鉴别肝单囊型包虫和肝囊肿的敏感度(100%)和特异度最高(75%),可对传统CT无法鉴别的病灶进行诊断。Yu等[47]使用单能量成像和碘含量定量技术区别肝癌坏死和肝脓肿。宗子健等[48]对胰腺占位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与能谱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能谱CT诊断良恶性肿瘤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1.3%,传统CT符合率为82.6%,前者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更强,符合率更高,可为临床提供更加精确的术前诊断。在肿瘤分期方面,能谱分析T3期相比T4a期胃癌的胃周脂肪组织碘含量更高,静脉期选定相应的扫描时间,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可达81.0%和85.0%[49]。可见在区分肿瘤来源及分期方面,能谱具有较大潜力,可帮助临床有效的降低漏诊和误诊率。 2.3 低剂量 采用高浓度对比剂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辐射剂量亦增加,加剧了对比剂相关性肾病的发生,而能谱CT的单能量成像和迭代重建技术能够克服低剂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50],降低图像噪声,相比常规CT辐射剂量减少35.9%[51]。Ma等[52]使用能谱图像60 keV与迭代重建技术,对比剂碘摄入量减少25%。国外研究[53]模拟更改微剂量的纳米金作为肝脏造影剂行能谱扫描,可提升图像质量。在使用分团注射门静脉能谱成像技术后可清晰显示门静脉及其肝内、外分支情况[54]。双源CT全肝低剂量灌注可用于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55]。刘静红等[10]研究发现使用低浓度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结合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技术可提供良好的胆囊动脉的图像质量,与高浓度的碘海醇350 mgI/ml比较降低了对比剂用量,其应用有望降低对比剂的使用浓度,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 2.4 评估治疗效果 评估肿瘤患者治疗后早期效果和有效监测对预后至关重要,碘基图可以对病灶碘含量进行定量测定,从而直观分析组织摄碘情况,反映肝癌治疗后的血供变化[56]。Dai等[57]采用碘摄取容积测量代表整个存活肿瘤的碘含量,评价治疗后反应与国际上修正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具有一致性[58]。Lv等[59]研究发现能谱CT可用于评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抑制剂治疗兔肝VX2肝肿瘤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了肿瘤靶向治疗早期效果的评估方法。能谱CT亦可用于评估肿瘤的同质性,更准确地识别残余肿瘤复发或转移病灶,对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进行疗效评价[60]。同时利用能谱CT物质分离测量碘含量可评估肺、肝、肾脏病灶射频消融术后肿瘤残余情况[61]。 3 小结 综上所述,能谱CT有助于提高肝胆疾病的临床确诊率,帮助鉴别传统CT无法区别的疑难病灶,提供更清晰准确的单能谱CT图像,加之强大的后处理软件提供的多参数支持,为今后疾病的诊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与病理学诊断相互参考,有望大幅提高肿瘤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 肝脏是肿瘤的好发器官之一,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重叠,有时难以鉴别。能谱CT把能量分辨率和化学分辨率概念引入CT成像领域[1],采用宝石探测器实现双能量瞬时切换,通过对肝脏病灶能谱曲线的综合分析,在优化图像质量、对比噪声比、进行物质定性定量分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对能谱CT的特征技术在肝脏、胆囊病灶成像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能谱CT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 1.1 单能量成像 单能量成像是指处于某一能量水平的X线穿过物质后发生衰减所产生的图像[2]。当处于某一能量水平时,病灶与背景之间的衰减差异最大,此能量水平就是该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值,图像噪声比最小,病变显示最清晰——单能量图像和最佳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鲁法美等[3]研究表明门静脉期肝癌在70 keV具有最佳的CNR,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在40 keV下具有最佳的CNR。最佳单能量图像可显著地提高肝结节和肝实质的对比度[4]。Graser等[5]通过演算单能量图像,发现能谱CT可显著提高肝脏病灶的CNR。单能量图像在提高肝脏病灶(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对比噪声比的同时降低图像噪声,显著改善图像质量[6]。 同时能谱CT血管成像对于提高血管分支的显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单能量图像的选择,可有效提高血管及其分支的显示,从而提高CT血管成像的质量,利用血管最佳CNR选择门静脉系统血管最佳单能量图像,提高血管分辨率。Zhao等[7]研究显示肝前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在51 keV的图像质量较70 keV及混合能量下的图像质量分别提高约60%~70%、120%~150%。肝后型门静脉高压布加综合征的患者选择50 keV+70 keV融合图像质量可获得最好的布加综合征的静脉图像[8]。吕培杰[9]研究结果显示肝癌最佳CNR为70 keV,此时图像最清晰。单能量图像不但对提高门静脉血管分支显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高肝胆细小动脉的图像质量也有帮助,利用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能谱CT平均最佳值(60.) keV,可提供良好的胆囊动脉的图像质量[10]。 1.2 能谱曲线 能谱CT成像可以获得肝脏等组织器官、病灶特征和规律的能谱曲线,能谱曲线代表了感兴趣区在不同keV下CT值的变化规律,不同组织或病灶的能谱曲线存在较明显差异[11]。研究[1]发现不同来源的病灶之间能谱曲线也不尽相同,通过测量感兴趣区能谱曲线,可对病变性质、同源性甚至病理分型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提高诊断能力。能谱曲线可用于鉴别肝脏多种疾病,肝癌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特异性明显[3]。利用门静脉和脾脏能谱曲线斜率可进行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选择合适的诊断阈值,使能谱曲线斜率区分Child-Pugh分级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达到60.0%以上[12]。肝血管瘤与肝转移瘤病灶的动脉期能谱曲线变化趋势有明显区别[13]。能谱曲线可用于传统CT不易诊断的非典型肝脓肿,其能谱曲线斜率低于正常肝实质,肝脓肿中心部分曲线近乎直线[14]。能谱曲线在胆囊疾病中也有一定价值,应用能谱曲线斜率可发现阴性的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15],利用能谱曲线可以对血管壁非钙化性斑块的性质进行分析,对目标血管管壁的非钙化性斑块中的脂质成分、纤维成分及血栓样组织利用能谱曲线的特征表现进行分析[16]。上述研究提示能谱CT可用于鉴别不同肝占位性病变,为肝包虫、肝囊肿、肝转移瘤的诊断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精确、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3 物质分离与定量 由于水在人体组织内广泛存在,钙在骨骼中含量较高,碘是最常用的造影剂,因此水、碘、钙是能谱CT成像中常用的基物质,也常用这些物质分离技术诊断肝脏病变。在常规CT扫描中,病灶区的碘含量反映其供血情况,碘含量越高,表明供血越丰富。能谱CT可依据碘含量测定对肝癌病灶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栓塞部位进行定量评估,更好地判断病灶区域是否存在强化[17]。Brown等[18]研究指出,结合碘浓度定量分析、碘基图像变化,可提高肝内占位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并可帮助及早发现富血供病变。Apfaltrer等[19]发现碘物质与肝转移性胃癌有密切相关性,利用物质定量技术可鉴别诊断转移性肝癌。同时碘基图的应用可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癌[20]。肝硬化Child-Pugh C级门静脉期的碘物质浓度较正常肝脏明显升高[21]。此外能谱还可定量分析肝脂肪含量和脂肪浸润,对肝脂肪含量进行量化评估[22]。在胆囊结石方面,Chen等[23]研究发现能谱40 keV图、钙基图和脂质图较传统的复合能量图像可提高胆囊结石的检出率,表明能谱物质分离与定量技术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具有价值。 物质分离与定量技术在门静脉血管中亦有应用,Kaza等[24]发现,碘基图可用于鉴别门静脉内癌栓与单纯血栓,这与Ascenti等[25]的研究结果一致,为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门静脉灌注能谱测量动脉碘浓度可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26]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风险[27-28]。Wu等[29]对65例患者血红蛋白与能谱CT值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CT值和血红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为CT值=13.015+0.245×血红蛋白含量。能谱CT在物质分离与定量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病灶中碘物质的分离和其浓度的测定,随着研究的深入,肝脏病灶中钙、铁含量的测定也变成可能,根据其在组织中的含量来判断病变程度。例如肝包虫周围纤维性囊壁钙盐沉积量与纤维囊壁形成进程有关[30],由此可比较肝病患者的肝损伤程度并探讨预后。 1.4 有效原子序数 有效原子序数是能谱成像中对无机物精确分析的重要方法,能够直接反映感兴趣区域内部无机物的有效原子序数,进而对感兴趣区内的物质进行定性[31]。Sun等[32]采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测定大鼠脂肪肝的脂肪含量,发现能谱CT 40 keV能量下CT值、有效原子序数中脂肪含量与病理学大鼠肝脏脂肪含量均有很强的相关性,其中脂肪含量与病理学肝脂肪含量相关性最大,准确度最高。利用有效原子序数,对来源不同的肿瘤进行分析可发现,小细胞肺癌转移淋巴结、肺腺癌转移淋巴结分别与胃癌-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有效原子序数存在差异[33]。动脉期的肝癌及肝癌肝内转移灶与肝转移瘤,在标化后的有效原子序数存在差异,有突出的诊断价值[34]。黄科峰等[35]研究表明能谱CT测定结石的平均有效原子序数可以较为准确的判定结石的化学成分,相比物质分离定量分析方法对结石的判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对胆囊结石或胆固醇型息肉行能谱CT物质成份分析,可进一步探明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36]。 2 能谱CT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优势 2.1 早期诊断肝脏微小病变 肝脏微小病变常常在传统CT图像下无法识别,传统CT依靠灰度改变发现病变,增强扫描时,在背景CT值及部分容积效应等影响下,轻微碘剂分布引起的灰度改变有时并不能被分辨出来[2],较小的病灶通过CT值判断常误差较大,容易出现误判误诊,通过利用能谱参数可提高肝脏微小病变的检出率。不同病灶在图像背景噪声不变的情况下存在最佳CNR,由此可得出最佳单能量图像,从中可清晰分辨肝脏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的差异,改善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提高检出率,有效避免了造影剂硬化伪影和容积效应造成的小肝癌漏诊和误诊。第3代能谱CT的肝脏虚拟平扫图像可提高小肝病灶(≤1 cm)检出率[37]。低keV图像有利于提高肝脏病灶的检出率,对局部小病灶的检出更为敏感[38]。吕培杰[9]研究结果表明碘定量分析鉴别肝脏小血管瘤和小肝癌较常规C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单能量成像及基物质图像对富血供的小肝癌有放大、突显作用,避免了部分肝硬化背景的影响[39]。此外,肝转移瘤与肝囊肿的典型CT表现较大时鉴别诊断并不困难,但在一些肝脏微小转移瘤增强扫描中的强化并不明显,难以与小囊肿区分。而肝脏微小转移瘤与肝脏小囊肿具有不同的能谱曲线及能谱特征性物质含量[40],加之通过绘制肿瘤病灶的能量衰减曲线、散点图和直方图诊断病灶的成分和密度等,从而早期发现肝脏的微小病变。 2.2 鉴别病灶的来源及分期 肝癌早期病变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均属于富血供病变,在传统CT下很难准确区分,CT能谱成像分析对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检出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动脉期的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碘浓度比值鉴别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均为100%,能提高检出效能和诊断准确性[41]。应用能谱成像所获得的能谱曲线斜率、碘含量等多项参数对肝细胞癌病灶进行定量分析,为肿瘤组织病理分化程度的诊断提供依据,并可为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42]。刘常绪等[43]研究发现肝癌患者(肝细胞癌20例、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14例)在55 keV下肝细胞癌的碘含量、能谱曲线斜率、标准化后碘含量与胆管细胞癌均存在差异。通过结直肠转移瘤碘的定量分析对比,可突出转移性肝肿瘤强化特征,有利于转移性病灶和原发性肝癌的鉴别[44]。单能量成像与碘浓度的定量分析在鉴别肝细胞癌与肝血管肌脂肪瘤这2种不同来源的肿瘤时意义最大,术后证实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符[45]。李婷婷等[46]研究发现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在平扫40 keV下鉴别肝单囊型包虫和肝囊肿的敏感度(100%)和特异度最高(75%),可对传统CT无法鉴别的病灶进行诊断。Yu等[47]使用单能量成像和碘含量定量技术区别肝癌坏死和肝脓肿。宗子健等[48]对胰腺占位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与能谱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能谱CT诊断良恶性肿瘤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1.3%,传统CT符合率为82.6%,前者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更强,符合率更高,可为临床提供更加精确的术前诊断。在肿瘤分期方面,能谱分析T3期相比T4a期胃癌的胃周脂肪组织碘含量更高,静脉期选定相应的扫描时间,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可达81.0%和85.0%[49]。可见在区分肿瘤来源及分期方面,能谱具有较大潜力,可帮助临床有效的降低漏诊和误诊率。 2.3 低剂量 采用高浓度对比剂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辐射剂量亦增加,加剧了对比剂相关性肾病的发生,而能谱CT的单能量成像和迭代重建技术能够克服低剂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50],降低图像噪声,相比常规CT辐射剂量减少35.9%[51]。Ma等[52]使用能谱图像60 keV与迭代重建技术,对比剂碘摄入量减少25%。国外研究[53]模拟更改微剂量的纳米金作为肝脏造影剂行能谱扫描,可提升图像质量。在使用分团注射门静脉能谱成像技术后可清晰显示门静脉及其肝内、外分支情况[54]。双源CT全肝低剂量灌注可用于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55]。刘静红等[10]研究发现使用低浓度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结合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技术可提供良好的胆囊动脉的图像质量,与高浓度的碘海醇350 mgI/ml比较降低了对比剂用量,其应用有望降低对比剂的使用浓度,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 2.4 评估治疗效果 评估肿瘤患者治疗后早期效果和有效监测对预后至关重要,碘基图可以对病灶碘含量进行定量测定,从而直观分析组织摄碘情况,反映肝癌治疗后的血供变化[56]。Dai等[57]采用碘摄取容积测量代表整个存活肿瘤的碘含量,评价治疗后反应与国际上修正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具有一致性[58]。Lv等[59]研究发现能谱CT可用于评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抑制剂治疗兔肝VX2肝肿瘤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了肿瘤靶向治疗早期效果的评估方法。能谱CT亦可用于评估肿瘤的同质性,更准确地识别残余肿瘤复发或转移病灶,对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进行疗效评价[60]。同时利用能谱CT物质分离测量碘含量可评估肺、肝、肾脏病灶射频消融术后肿瘤残余情况[61]。 3 小结 综上所述,能谱CT有助于提高肝胆疾病的临床确诊率,帮助鉴别传统CT无法区别的疑难病灶,提供更清晰准确的单能谱CT图像,加之强大的后处理软件提供的多参数支持,为今后疾病的诊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与病理学诊断相互参考,有望大幅提高肿瘤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
文章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 网址: http://www.lcgdbzz.cn/qikandaodu/2021/0412/415.html
上一篇:肝胆病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郑瑞丹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