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结合翻转课堂在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产科课时多,知识复杂,有限的课时不能覆盖全部的教学内容。微信的普及已经衍生出移动学习这样先进的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产科课时多,知识复杂,有限的课时不能覆盖全部的教学内容。微信的普及已经衍生出移动学习这样先进的教学模式,移动学习是指利用移动平台实现师生交流的教学方式[1],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已经在许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值得借鉴。以往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有限。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被动式授课改为主动式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2],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提前到课前,在课堂上主要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更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死记硬背。在本文中,我们将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应用到日常的产科大课教学过程中,探讨其教学效果。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3 月—2016 年7 月我校大三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213 人为试验对象,按班级分为试验组105 人(移动学习加翻转课堂)和对照组108 人(传统课堂教学)。试验组男52 人,女53 人,年龄19 ~21 岁,平均年龄(20.)岁;对照组男55 人,女53 人,年龄20 ~21 岁,平均年龄(20.)岁,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由教师在课堂上按照PPT 进行讲解,课堂上或课间对学生进行答疑。试验组具体的做法如下:(1)本学期大课开始前,将本组同学和授课教师加入到同一个微信群中,每次大课前5 天,授课教师在微信群发布授课PPT、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并且在微信群发布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临床病例,告知同学将在课堂上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由学生将教学重点按PPT 进行准备,同学也可以就授课内容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该疾病的诊疗进展;(2)课堂上将同学按座位分为5 组,每组有1名组长,2 名记录员,每组布置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给予同学们10 min 准备时间,每组派一名代表将准备的授课内容表达出来,记录员进行记录,学生讲授后有10~15 min讨论时间,由同学发言,就学生刚才的讲授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想法,最后由授课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再次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在微信群发布1 ~2 个思考题,供同学们讨论、参与,同学也可以加教师为好友,进行单独的讨论,教师在课后通过微信群向学生发布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动画,并拓展该疾病的前沿进展。具体的做法见图1。
1.3 考核内容
图1 移动学习加翻转课堂授课模式图
一个学期课堂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同学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同学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最后一节课时把提前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给学生,调查内容包括该教学法是否能够提高求知欲、是否能够增加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是否能够提高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和科研能力。比较两组同学的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满分100 分,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由同一名教师判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同学期末考试成绩情况
试验组同学期末考试成绩(91. 分)高于对照组(85.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9,P <0.05)。
2.2 学生主观评价结果
较多的试验组同学认为,本组授课模式可以提高求知欲、增加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提高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和科研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在校大学生拥有微信的比例非常高,如果将日常学习内容通过这种媒介进行传播,可以更方便的将知识传达给学生,突破了原有学习的场地要求和时间限制。产科学知识既有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性较强的操作知识,课堂上讲授的基础知识远远不够,需要扩大学习范围,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移动学习,教师可以在微信群发布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动画[3],还可以发布操作视频[4],如剖宫产、阴道分娩、人工流产术等教学视频,通过这些形象的视频和动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求知欲强烈。
课后,教师通过微信群发布该疾病的研究进展,鼓励同学撰写相关内容的综述或研究论文,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强,可以从多角度深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对这些现象给予鼓励和支持。部分同学已经加入到授课教师的课题研究中,能够在本科生阶段便开始接触科研工作,将所学的统计学等知识运用到实际数据分析中,这得益于移动学习在师生之间搭建的良好平台[5],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同时,也督促授课教师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紧跟时代发展,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6]。
文章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 网址: http://www.lcgdbzz.cn/qikandaodu/2021/0214/358.html